应中科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邀请,南京理工大学曾海波教授于5月23日来理化所交流访问,并作了题为“缺陷助推新型光电材料:超薄半导体、发光量子点、柔弹性电极”的报告。
报告共分为三个部分。第一部分是二维材料的研究,通过调控二维晶体的维度缺陷,可以诱导出新物性。曾海波教授从实验室早期的氮化硼(BN)工作进行介绍,通过控制带边缺陷,使其具有导电性,同时实现了多层黑磷的化学掺杂,用于光探测器,并将二维材料进行扩展,发现氮族元素砷(As)和锑(Sb)也可以通过剥离成为二维材料,并实现了全光谱的覆盖。第二部分是研究具有缺陷态的发光材料,详细阐述了氧化锌间隙锌缺陷发光机制,并介绍了其课题组通过N、Cu共掺杂和表面修饰调控碳点发光,抑制了团聚猝灭效应,实现了固态发光,并成功应用于白光LED。第三部分工作是关于柔性电极,其课题组成功制备了氧化锌纳米晶墨水,降低了成本,还通过在Cu纳米线表面引入Ni使其合金化,提高了柔性电极的稳定性。
曾海波教授现任南京理工大学纳米光电材料研究所所长。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固体物理所,曾工作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、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。先后获得首届国家优青基金、安徽省科技一等奖。长期从事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研究,包括低维半导体计算设计、超薄半导体及其应用、量子点LED与光探测器、穿戴式信息与能源器件。共发表SCI论文120余篇,《纳米快报》、《先进材料》、《德国应用化学》等影响因子10以上论文近30篇,SCI引用4500余次,超过100次12篇。其中,2010年提出了氧化锌蓝色发光机制(AFM 2010, 20, 561),已获SCI引用600余次;2015年设计了砷烯与锑烯等VA族新型二维半导体(Angew 2015, 54, 3112),被Nature等10多个媒体亮点报道。
曾海波教授作报告